2 March 2015

英國大學生生活費以及就學貸款


在來英國留學之前,一直以為英國是先進國家,國民所得一定非常的高,才能負擔得起他們的高物價。他們收學費一年14000磅,EU學生大學部收3000磅(不過現在是收9000磅了),研究所收5000磅以上,一個難吃的三明治三磅以上,搭一次計程車隨便就十磅。這樣的高物價,如果沒有年收入30000磅以上,跟本無法支付。

不過來英國之後發現,其實他們的貧富差距非常的大,而且大部份的人完全沒有存款。

像是BBC最近刊了一篇文章:

Parents lose their car paying price of university

http://www.bbc.co.uk/news/education-31488049

其中有提到:

Students get an annual loan of up to £9,000 to cover fees, but this goes directly to the university. For living costs, much less is available, with many students receiving loans of less than £4,000 for the year, with parents expected to pay thousands in up-front cash to fill the gap.

這個費用其實跟國際學生沒有差多少。學費9000磅,國際學生學費是14000磅,生活費都是抓一年12000磅。問題是英國學生是大學就開始付這樣的學費,通常國際學生是研究所才來英國唸。

我有一些英國朋友有跟我說他們的財務狀況。雖然說劍橋應該是英國大學之中,學生(或是學生父母)財務狀況比較好的學校,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財務吃緊。一年21000磅的錢怎麼生呢?當然是借款。但是只能借學費的部份,生活費的部份很多學生借不到,或是借的跟本不夠付房租。

這篇BBC的報導提到,如果家庭年收入超過42611磅,那就是算中等收入家庭,家中小孩上大學需要的生活費,最多只能借得到3731磅,另外8000磅就是得由父母代墊。一般來說,家庭收入超過42611磅不會太過窮,但是英國物價太高,單單小孩上大學用的生活費,就吃掉8000磅,剩下來的只有一年34000磅,跟本不夠付房貸,很快就得過「貧戶」生活。

政府的這種做法基本上就是認定父母應該支付小孩的教育費,或至少先代墊。這個觀念跟歐洲的觀念差蠻多的。我大部份的北歐或是德國的朋友,唸大學,生活費跟學費,或是唸研究所,基本上都是自己打理。父母是什麼樣的財務狀況,跟小孩借不借得到貸款,沒有關係。

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德國或是北歐那個系統。我覺得小朋友18歲之後,就應該自己打工支付學費、生活費。我們台灣的學生,通常父母會一直供給直到完全畢業為止,如果一路唸到博士,那就一路供到博士。英國的系統是,如果父母沒有錢,學生可以跟政府貸款,如果父母有錢,小孩的教育費是他們出,他們夠有錢也不會介意這一點錢。但是夾在中間的最可憐,不夠窮,所以借不到生活費的貸款,不夠有錢又出不起小孩上大學的費用。紙面上是「中產階級」,實際上是「貧戶」生活。

這個跟我的一些英國朋友的狀況蠻接近的。小朋友本身不想依靠父母付生活費,但是自己去跟銀行貸款又貸不到,所以只有兩種方法,一種就還是跟父母借錢,之後賺錢還,一種就是打工。如果是前者,這麼大了還得依靠父母,感覺很沒有意思。如果是後者,一個月要賺得到夠付生活費一千磅,可能一星期得打至少十小時的工,這樣就沒有什麼時間唸書或是參加社團交朋友,大學生活大打折扣。

至少在台灣,靠打工賺學費生活費,辛苦一點至少還是辦得到,畢業之後也不會欠下幾百萬。我們的學費一年三萬多台幣,私立大學六七萬台幣,生活費台北可能一個月八千元,其它地區可能低一些。學費,生活費,打工所得等等,比例比一比,發現台灣的高教比英國高教CP值高很多。